. 如果至今談到「酪梨」還在爭論那些肥料或剪枝等技術性問題的話,那顯
然就有些浪費時間了,因為在台灣的酪梨是「壯志未酬身先死」,因為有些甚
至還未結過果就掛掉了,還談什施肥呢?這一年多研究酪梨的艱苦歲月裡,我
看了不下數百支介紹有關酪梨的小電影,其中最扯的應該算是加州的一位酪梨
主人,他種了二百多畝的酪梨,的碓是果實累累,有不少人參觀,其中一位女
主持人問他結果這麼多是否得常常施肥,只見他煞有介事的說:當然。並指著
他旁邊的一棵酪梨補充說明像這樣的一棵酪梨,他每年都給施予二湯匙的xx
肥(我有聽沒有懂)。剎時幾乎讓我要坐到地上,乖底隆咚,那棵酪梨少說也
有四樓高,一年二湯匙肥料?這在台灣甚至一個月二大包肥料都嫌不夠呢!其
實我認為他應該是不曾施過肥料,因為他的地面是相當緩和的紅土斜坡(2-
3度左右),地面上根本是寸草不生(荒涼的貧瘠土質),如果曾施過肥就不
會是這種情況(土地會說話的),但讓我確認的是,在台灣動不動就喜歡濫施
肥的觀念應該要做改變。
. 還有該改變的幾個種植觀念就是1:酪梨在台灣有不少人抱怨說是其種子
太大,沒啥經濟價值,這是大錯特錯。在國外,尤其是美國,約有一成左右的
酪梨是焦核或無核,這些果實在台灣一定會被當成寶貝般的喜愛,甚至是高價
販售,更會有一些格友大肆宣傳為「焦核」品種,但在當地這些果實是直接就
當場被淘汰的,因為沒有食用價值,更不具營養價值。記得在台灣曾有不少人
告訴我,某某人的網站掛上一種焦核的「榴槤蜜」,問我有否此類品種?我真
的很難啓齒解釋這種不正確現象,因為會愈描愈黑,真的告訴他們,如果一種
該有種子就必須要有種子的水果才是最讚的水果,那在台灣人眼中一定會譏為
「酸葡萄」心理,甚至被破口大罵,但真的深入研究分析的話,就會發現焦核
水果的營養絕對比不上有種子的果實,這論點在國外的資料中就有不少專家分
析並做成數據資料,其實這也符合植物的精神,因為有種子的果實植株本身一
定會盡全力照顧,而且果實本身有種子就可算是較為「健康」或較為「完美」
的果實,所能吸收、營造及儲存的養分就相對增多,這是顯而易見的定理,根
本不必還透過分析說明,相信大家也都能接受的學理,但為何還一味追求焦核
或無籽的果實呢?這純粹只是喜歡與眾不同的心理作崇吧!
. 除了酪梨在美國這種情形外,另一個明顥的事例就在水果種類繁多的泰
國。在泰國的水果中以「榴槤蜜」或「榴槤」為最具代表性。榴槤蜜他們最認
為最優秀的品種就是種籽又圓又大的才是上品,這是事實,因為他們對「榴槤
蜜」的吃法是除了鮮食外,最重視,也是最被廣為採用的就是把整顆果實裏以
麵粉再加以油炸,此時高甜度的果肉會因受熱而灌進裂開的種仁中,而讓種仁
的味道及口感都變得極佳,因此此種吃法在東南亞算是最棒也是最道地的吃
法,因此如果沒有種子,或是小種仁的果實就成了裂品了。
. 2.果實太強調「大果」也不具任何意義,所謂「大而不當」的原理。我
姑且就也引用榴槤做例子。如果經常來往東南亞的人士,只要能深入(不是走
馬看花)了解榴槤的研究的用心人士就能發現,目前在東南亞一帶流行的最優
品質的榴槤(如大馬的Mousum King,101泰國的D24及D68),大都是小個
頭,甚至都能握在手掌中,和金枕頭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市場上幾個不錯
的品種如干腰kanyun就是中等果實,但一打開,果肉中就含有又飽滿又大顆
的種子逹15顆,甚至近二十顆,或許比起金枕頭的3-5顆種子讓國人覺得
匪夷所思,但只要吃過干腰的人士都感覺出其風味與口味都比金枕頭好多了,
所以「山不在高」,同理「果不在大」,的確有些作物當然愈大愈好,不過有
些好作物並不必刻意強調要大,還是「無籽」才是上乘,品質才是一切,我真
希望國內農民或是消費者不必刻意在果實大小上下功夫,以致於荷爾蒙或勃淚
素濫用一通,而讓消費者吃出一大堆問題來!
. 3.快速結果。推廣種植果樹至今我面臨的最大瓶頸,就是無法改變讓多
年才能結果的果樹在一年內結果,除了少數外,但偏偏一些玩家農民朋友就喜
歡能愈快結果愈好,最好就是那種今天種下明天就能結果的作物,這點真是困
擾了我多年的常見疑問。古有明言:「非天時,雖十不能冬生一穗」,曾幾何
時這條農業準則卻變成一文不值。其實以相對論而言,大部分只要是早生果實
的植物就必定早死,榴槤二十多才能結果卻能擁有80-120年的採收期,
曾幾何時國人的短視及一夕致富的投機心態,讓這些正常的生理現象全成罪
過。現在只要超過四年以上才能結果的作物,大部分都會被罵翻了,難怪聰明
人(智商超過120)都跑去種菜了,因為不少蔬菜一年可以採收十次以上,颱
風期還可以有災害補助,難怪種水果的人只剩下我這種智商27的傻子,但我還
是想勸服那些刻意裝聰明的人士,適地適種,不必為了趕快速賺錢法,而刻意
跑到貧瘠的荒地上種水稻子,那豈不是「呷緊弄破碗」。
. 如果沒有把以上幾點觀念做修正的話,我認為台灣業很難突破,尤其是千
萬別隨便聽取一些不重實際的玩家們的理論,我並非刻意要批評他們,只是網
路上不少年青學子老是喜歡抒己之見,天馬行空全憑一己之見任口胡扯,只要
有話題還未曾見過他們缺過席、閉過嘴,說是喜歡討論誰是第一個種植的?誰
是第一?誰的最好?老是「聽朋友說」,說「莓櫚的味道像大便」?「榴槤在
台灣不會結果」?「山竹的葉子要如何才是真的」?...?如果是一個耳根
子軟的人說不定早就尿了一褲子,但其實呢?完全是一派胡言。網路上有言論
的自由,我給肯定,但不成熟或不正確的資訊因而誤導他人則就有待商榷,難
道為了博得網友的掌聲,而把正直缺乏判斷力的人士給踐踏了,難道你們這一
小撮人真的就得到了虛榮?真的很驕傲?自我感覺良好?走路很威風?這麼多
年來為了真農民我忍受了多少謾罵與批評,但真正到了水清終見底的時刻,那
一小撮無的放矢,刻意攻訐我的人,你們自我檢討了嗎?你們閉嘴了嗎?要記
住,多行必自弊!【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