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哩樹【國外作物】
. 談到「咖哩」,國人應該都熟能詳,雖然不是國內特有香料,但儘管喜不
喜歡相信大多數人都嚐過其相關料理,至於對於其口味的好惡則見仁見智,更
不是今天我要談論的重點,有些在當地地風行,名聞遐邇的桌上佳餚不見得就
能引起各方人士的喜愛,像「臭豆腐」、「米雪糕」、「皮蛋」等台灣人讚不
絕口的美食,卻是老外眼中的怪食物,可能國人無法忍受這種批評,但卻無關
對錯,頂多也只能說是飲食文化大不同引起的觀感問題,「一畦蘿蔔一畦菜,
各人養的各人愛」,大可不必大費周章的去澄清或要求更正,因為老外的食物
也不見得就能得得到國人認同與肯定。
. 如果提到「咖哩」一詞相信國人一定就能聯想到「印度」,而一談到印度
就會讓我聯想到用手抓飯,這是我從小至今的刻板印象。或許會有人對手抓飯
的觀感有些質疑,但那不關我的事,但對國人及我卻都對傳統的「咖哩粉」有
種錯誤的認知,直覺的以為有關「咖哩」的料理應該都是「黃色」黏稠狀的料
理才是「正色」,殊不知這種傳統的錯誤觀念竟然深植於我的腦海中長逹數十
年,卻從來沒有哪位人士指正過我,甚至有時還能以「老神在在」之姿大談特
談有關「咖哩」料理的種種,而臉也不紅,氣也不喘的鎮靜,如今想來還真有
些臉紅到屁股的感覺呢!
. 或許還有不少國人吃過無數的咖哩料理卻還未曾見過「咖哩樹」,請別緊
張,這很正常,因為國內不產「咖哩樹」,這情有可原,比起那些農業官員天
天吃著米飯,香蕉卻不知當地的生產價格好多了呢,而也不見得種了「咖哩
樹」,香蕉或稻米就能當上農業官員,在台灣社會大學都比學生多的高學歷環
境中,高學歷就等同於白金卡,能在公家職場中暢行無阻,而一位用心用功,
盡心盡力的農夫逹人一輩子至多也只是一位農夫,升遷,加薪則是另個星球的
事,能怪的只是恨自己的八字低,難怪有農人自殺,或許重新投胎時幸運的抓
到八字高的時辰,說不定就能當個總統呢!
. 也就因為我錯認了「咖哩」,因此好些年前種過的「咖哩樹」,長大結果
了卻怎麼看都無法與「咖哩」作聯想,心想,可能又被國外人士給騙了,因為
從樹葉,花卉,種子等都無法與咖哩的黃色粉末連想,果實是黑色,葉子是綠
色,再怎麼混也產生不了黃色,因此心一橫只好砍除,又多了幾條樹木寃魂,
直到前陣子一位友人送來「咖哩樹」,也證明我早前種過的就是「正港」咖哩
樹,那問題就是我的認知系統出了問題,只好翻箱倒櫃的找遍資料,皇天不負
心人,終於讓我「悟」到了,原來「咖哩」香料與「咖哩樹」無關,「咖哩」
一般是指很多混合香料的統稱,而「咖哩樹」的葉子也是香料中的其中一種,
而據稱其葉子味道則是最接近咖哩的味道,所以才被稱為「咖哩樹」,不過資
料上這種說法我實在無法苟同,似乎有些牽強,在以我看過不少資料中,我認
為最好還是視為二種無關係的稱謂,或許較為釋然,否則會愈談愈混亂,如果
硬牽扯其關係的話,到最後可能會不知所云!
. 如果勉強要把「咖哩樹」與咖哩扯上關係的話,那就是「咖哩樹」是製作
「咖哩」香料其中的一種原料,第二則是「咖哩樹」的小名叫curry leaf「咖哩
葉」,其實是無心的巧合,台灣人士有心的翻譯而已,台灣不少專家學者又另
取一個名字叫「可因氏月橘」,因為其種名為koenigii,是為紀念植物學家
Johann Konig而命名,不過雖然我並不喜歡這個中文命名,但至少比「咖哩樹」
還較為貼切。她是「芸香科」的植物,原產印度,是高逹可6-8公尺的喬
木,4-6月開花,7-8月結果,我種的早已結果,目前只剩一顆果實(見
上圖),其果實的成熟度不一而足,很容易繁殖,因為掉下去的種子能自然發
芽,而果實是可食的,甜,但很小,花朵很香(芸香科植物的花朵大都有香
味),由種實生的植株約在一年半便能開花結果,大體上是容易照顧的植物,
能全日照,也能半遮蔭,盆栽也能開花結果,一般在食材上的應用則是以其新
鮮葉子才有其特有辛香味,如果是曬乾的葉子則沒有味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