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肉蘋果

紅肉蘋果

紅肉蘋果

紅肉蘋果

紅肉蘋果

紅肉蘋果

紅肉蘋果

紅肉蘋果

紅肉蘋果

紅肉蘋果

紅肉蘋果

紅肉蘋果

紅肉蘋果

當下在台灣談到蘋果這二字,也未免太過小題大作了些,就好似今天在任何場所談到手機或石油漲跌問題般的俗不可耐,誇張一點的說法是,不痛不癢根本就只會讓人嗤之以鼻,更顯得不耐煩的廢話而已。但當真您會如此認為嗎?不,我不這麼相信,除非您是一位天真無邪又爛漫的小孩子,在我一位歷盡滄桑遭逢六任總統統治的老伙子而言,蘋果不只是水果而己,它代表著可是一部閲不盡讀不完的巨擘,就像廣播講古的吳樂天講述廖添丁一樣,三十年也講不完,這一點也不誇張,雖說我没有如椽之筆可寫下擲地鏗鏘有聲,令人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可歌可泣的史詩,但至少我得盡點世界公民的責任,將蘋果不只是蘋果的點滴歷史寫下,以免滿街盡是低頭族的後一代,隨手一抓進口裡的是蘋果還是芭樂都不知道,那可真是悽悽慘慘戚戚囉!

談到人類世界歷史中,蘋果一共有三顆改變過人類歷史的蘋果,第一顆大蘋果就是亞當夏娃的蘋果;第二顆就是砸到牛頓的那顆地心引力蘋果;而最近的第三顆大蘋果就是被Jobs賈伯斯咬掉一口的iphone蘋果,儘管就只有三顆,但可別小看它,這三顆可是顆顆重得不容小覷的巨無霸蘋果,遺憾的是這三顆全都不是台灣人或中國人有幸曾觸摸過的蘋果,訝異的是台灣人最引以為傲的名產檳榔卻還沒創造歷史,只能怪大隻雞慢啼,慢慢啼吧,且讓我們最偉大的台灣人拭目以待囉,不過遺憾的是以一介果樹推廣者自居的我,很納悶的是,不知要去哪個單位詢問一下,這三顆蘋果到底是哪幾種品種的蘋果?我真的有些好奇呢!

姑且不去討論國外蘋果,那有違今天的主題,況且再怎麼揶揄或批評也撼動不了其歷史定位了。不過我倒很很有興趣談談蘋果在台灣的點點滴滴,因為不管您喜不喜歡吃蘋果,但您一定得承認它是世界水果中的帝王,其崇高的地位並非任何一國或任何一人能輕易否認或推翻,換句話說也不是一向最自大的台灣人就可以否定掉,而也不可能透過全國公投來決定以檳榔來取代它的不動地位,這可也不是呼呼口號喊爽就可決定的事,畢竟蘋果有其無法取代的特色,任何其他水果所無法逹到它那種與生俱來就尊貴不凡的氣質。君不見古今中外最有名的電影男女主角在電影中隨手拿來一咬的水果,那一定就是蘋果,不會是香焦,更不可能是檳榔的,請一定要相信我所說的,蘋果那種尊貴不凡的果形,連畫家都無法表現的顏色,鮮艷欲滴令人垂涎三尺的模樣,讓觀眾都忍不住也想仿傚男女主角咬下蘋果那般氣質優雅與帥氣的衝動,這在在顯示出其帝王般的尊容氣質,絕不可能會讓人產生厭惡之感的,最大的憒憾的是,幾十年前的世代裡,台灣根本就看不到蘋果。

五O年代在台灣根本就沒見過蘋果,小學時代的我隱約知道華盛頓曾經砍過櫻桃樹,而華盛頓、美國、櫻桃樹、蘋果這些東東對當時必須以釣青蛙來加菜的我而言,遙遠的就像月亮上的嫦娥、吳剛同個世界的名詞,壓根兒一點關係也沒有。至今仍留下的疑問,當時的農業部是幹什麼吃的?為什麼當時正值美援的時代,難道當年沒有一位有遠見的專家學者鼓勵農民引進種植蘋果?難道當時和現代的學者一樣只能照書說,說櫻花、蘋果、奇異果和小藍莓只適合寒帶種植,至今食古不化的邏輯觀念經歷六十年仍迂腐未改,可恨的是上至總統,下至凡夫走足統統照單全收,腦袋瓜還像博浪鼓般的直點頭稱贊不已,上下交相賊,政府官員還自我感覺良好,難怪這個家當選了全世界最無知的國家第三名,還真的是名符其實,實至名歸絕非浪得虛名。

回憶起五、六O年代時,第一次聽過「蘋果」如雷灌耳的大名時,是在高中時代的黃春明小說認識的,他敍述一個在美國工廠掃地工為了想得到賠償金,而故意藉清工廠掃道路的機會讓美國經理用外國轎車撞倒,以為可以被撞死而得到一筆巨大賠償金,結果天不從人願卻只是被撞傷,而被送至醫院救治,也因而展開了一段親歷了美國人的豪奢設備與生活的視覺之旅,甚至把當時眾多的台灣人未曾領略或目睹的設備一覽無遺,我也趁機知道什麼叫抽水馬桶、衞生紙、磁磚,其中讓我最震撼的是蘋果,紮紮實實的打擊了我幼小的自尊,原來世界真有蘋果的存在,而不是國外畫家筆下的幻想水果,這一驚可非同小可,幾十年後的今天甚至深深影響到我對台灣水果的推展,也就是今天介紹的紅肉蘋果。當時的年代根本就吃不到所謂的蘋果,甚至連名字都沒聽過。小學時連美國或美國人(阿兜仔)都沒見過,偶而從鄉下鄰居長輩聊天聽說,某某人的親戚從台北來玩,帶來了二棵棗子(其實就是蘋果,只是當年鄉下並沒有蘋果這名詞),聽說貴蔘蔘,他們一家八口一天吃一顆,一人一小塊,捨不得削皮索性連著果皮吃,全家讚不絶口,記得當時站在旁邊傾聽的我,幾乎把口水都快掉到地上,忙不迭的又趕緊把口水吸了回來,幼小的心靈一直納悶,為何老爸不種上一棵蘋果,卻老是種一些當時並沒有人要買的咖啡、枇杷,當然大人的事小孩是不容置喙的,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當時那些年雖說沒吃過蘋果,但好像也活得蠻快樂的嚒!

其實長大後才知道早在四十多年前台灣就開始種植蘋果了,不過想當然爾一定又是往高海拔種植,這似乎又是無知的政府農業官員的傑作,書讀得太好的知識份子的鐵律,只要是國外的作物一套進公式,那就一定往「清境」試種,活像似要是在平地種植,一定會被判處死刑一般,沒人敢碰,全國農民也像是被下了符咒一樣,照單全收,平地就只能種種檳榔、香蕉、柑橘…等作物,無人敢拂逆,這一沈淪六十年就玩掉了,問題是有哪個農業官員曾經受罰?「政策錯誤比貪污還嚴重」,歷任總統口號喊得震天嚘響,又有誰曾經認過錯,好像錯的永遠都是老百姓,在台灣,政府官員是不可能犯錯的,我一個明年即將退休的公務員好友前天告訴我,你們小老百姓有所不知,在台灣的公務員是全世界最偉大的,薪水少工作最多,規定最嚴格,我們台灣的公務員沒有人敢喝酒、抽煙,不敢上酒家,沒有人敢貪污,更沒有人會犯錯的(多做多錯,不作就不錯),如果有人再敢批評公務人員的種種不是的話,真的太不應該,聽完這番訓話後,要不是幾位朋友拉住,否則真想前往十公里外的蘭潭水庫跳水算了。

為什麼我能知道蘋果早就種植了,因為四十年前有一位清境的果農一直打算申請金氏世界紀錄,他種植了一棵蘋果樹在同一株上共嫁接了63種不同品種的蘋果,遺憾的是當時金氏世界紀錄並無此項紀錄,難怪這位仁君憤憤不平,我真的替他惋惜,不過以當時的年代就能收集到如此多的品種,我忍不住要大大的佩服他,因為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國度的台灣,至今仍有99%以上的人士無法相信蘋果在台灣平地可以種植,這是我這十多年來每天都必須面對的爭辯,甚至拿出數十個種植證明了,他們只會大笑說是揑造的,無知到令人咋舌的地步。去年一位朋友帶了一位印尼幫傭來玩,席上我剛好用大瑩幕介紹世界上四百多種的蘋果照片,看完後那位印尼年輕女孩告訴我,這其中的大部分品種她們家附近園子幾乎都有種植,我嚇了一跳追問,那妳們家就住在高山上囉,她用一口非常標準的國語告訴當場的人士,不是,她們住在印尼的平地,不過我相信當場的人士幾乎都認為可能是這位印尼女孩說謊,因為表情幾乎都是一臉的不屑,座中深信誰最多,唯有平凡認真的我,因為我研究蘋果超過二十多年,深知蘋果絕不可能是寒溫帶地區的專利,我深知這話一說出,鐵定又有九成九的學者專家及假伯斯們打算來場口水戰了,可惜的是我並沒有太多的美國時間拿雨傘來防護這些又酸又臭的口水,你們就玩你們的,我就不奉陪了!

去年一位朋友滿臉興奮的告訴我,她剛前去嘉義市某某街參觀一株被環保局連開了三年罰單的蘋果樹,「哇,陸大,你一定不會相信一棵青蘋果竟然能結得滿滿滿的蘋果,而且地面上掉了一大堆,連街道上都是被壓碎的蘋果,難怪會被開罰單!」。其實我一點兒也不訝異,因為8 年前對面一位同業園子裡的青蘋果也是累累的果實,急著打電話要我前去照相存證,結果一到現場發現,怎麼照?也是整棵滿滿的果實,我笑著說不必照啦,沒有台灣人會相信的啦,他也不置可否的附和著說,嗯,應該是。無獨有偶,上個月住在台南鹽水的七十多歲的張先生為了證明他種的青蘋果頗會結果,特地用手機照了一張累累果實的蘋果照片來炫耀,他自稱這十多年來這一棵蘋果樹還未曾結過少於三百顆果實的紀錄,他還曾打算在去年要砍除,被附近鄰居勸阻,因為鄰居都非常喜歡吃這一棵蘋果,他還特地帶了幾顆果實,和進口幾乎毫無差異,我記得放了幾天,眾多來訪的朋友裡,竟然無人拿起來咬上一口,並不是台灣種出來就不好吃,而是我們這一大群人之中,蘋果實在是沒興趣,引不起口慾。

在台灣很多人人對蘋果並不是很感興趣,不過卻不因此而減少種植的興緻。住在新營的畫家朋友李先生(一休)約在十年前曾向我買過一棵紅蘋果,第二年開始結果,第三年竟然結果二十多顆紅蘋果,為了炫耀特地去買了透明塑膠袋套袋以防果實蠅叮咬,結果三年下來自己未曾吃過一顆果實,因為紅得發亮的果實紛紛被路過的行人要走,不過他大笑說他種得相當有成就感,畢竟得到眾人的肯定。所以如果還有人聲稱蘋果在台灣平地根本就不會結果,當您看完這些又長又臭的累贅敍述後,試問您對這些所謂專家學者假伯斯們的爭辯要打幾折?不要老是一有罵我或批評我陸人丙的文字,就馬上毫不猶豫的按讚,還沾沾自喜,以後請他們在說謊之前還是得作作功課,打好草稿,以免貽笑大方,更糟糕的是害人害己,更害苦了農民朋友,缺德事就少做一些,這樣這個諸事不順的國家才能有救。

今天要談的蘋果可不是各位在大賣場看到買得到的普通蘋果,如果是的話,恐怕也不會讓您老忍住一肚子的火看到現在而不發作,現代人是不太會耍修養,在路上不小心按個喇叭,我看您就準備接受「慶記」(子彈)吧。既然今天要談的是紅肉蘋果,那就不再廢話連篇了,免得我也接到網路慶記,那我可不要囉。話說我早在六年前就已拿到二種紅肉蘋果的苗木,但礙於國人對蘋果的曲解,又加上對太過新穎的品種無法接受,因此遲遲不敢發表,果不其然在去年的五月左右,網路就有一大堆賈伯斯們在手機上大談濶論,謂之市面上的水果店正販售一種紅肉蘋果,這些正義使者要大家別去買,因為世界上根本就沒有所謂的紅肉蘋果,而這些紅肉蘋果是被打針注入紅色色素的,活靈活現,口沬橫飛外加比手畫腳,網路上一些沒有大腦的附和者看到黑影就亂開槍,言之鑿鑿還沸沸揚揚加油添醋的大肆渲染,結果引得新聞記者也聞之起舞並到街頭訪問了一位擹商,那位大約四十左右的老闆考慮約三秒鐘馬上搔著頭笑著說,嗯,好像是哦,記得當下讓我的眼淚有如潰堤的黃河,飆如洩洪,不能自己,蓋天下之大謊莫此為甚,台灣人之無知的境界簡直無與倫比,而台灣的無知竟然得到第界第三名,我真要要提出強烈的指責裁判的不公,請問那第一名的,畢竟是哪一個家?

雖說紅肉蘋果在台灣陌生得不被接受,甚至還被扭曲誤導,但這不會影響到紅肉蘋果的卓越聲譽與不凡的價值,台灣對新知的資訊接受一向是遲緩與麻痺,但奇怪的是對手機與汽車的接受又完全不一樣,這個中的奧妙邏輯我不願去作分析,反正日子難過也得天天過,只要盡好本分自掃門前雪,或是開車時記住不能按喇叭就比較不會挨「慶記」(子彈)。至於紅肉蘋果種與不種決定在自已,不要老是等到兩黨協商同意啦,那骨頭早就可以打鼓囉。其實網路上的假伯斯現在又開始膨風起紅肉蘋果了,謂之是由瑞士發明的….等等博士般論文,但可不是如此單純,瑞士又不是第一個發展紅肉蘋果的國家,品種也不是最好最多,種類也不是最佳,但為什麼在台灣大家只認識瑞士,那是因為台灣幾位往來兩地的業者是從大陸帶回來的,資訊最直接,只要大陸打個噴嚏,全台灣就準備開始感冒了,不足為奇,但若要充分瞭解或要提供放諸四海皆準的資訊,則必須掌握全盤及世界各地資料,不能只憑台灣目前能拿得到地區性的二種蘋果就大放厥詞,還高談濶論的批評它是酸的,更還有奇人特大膽的以-168….等莫名其妙的編號唬人,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又是大陸地區的賈伯斯等夥的專家噱頭,讓研究觀察好些年的我幾乎差點不敢出聲,以為山頂洞人遇到火星人一樣,手足無措,因為全世界資料中並無這些編號產品,反覆查看也並無這些產品,而這些莫名的品種打哪兒來?至今毫無頭緒,原來兩岸還真是一家親,連唬人的技倆模式手段都如出一轍,看來遺傳學還真有其科學根據唄!

因為網路攻擊者何其多,為了取信於國人,我特地不厭其煩的將一百多品種的紅肉蘋果名字列出,以資昭信:
Airlie Red Flesh Alaska Pink Almata Apricot Apple Arborose Baldwin Red Flesh Bastian Orange Flesh Apple Baya marisa Bellefleur Krasnyi Bellefleur Rekord Bill’s Red Flesh Breundsdorf Blush Rosette Brown’s Apple Budagovsky 54-118 Bundy’s Ringwood red Burford’s Red Flesh (aka Clifford) Burgundy Clifford Christmas Pink Clifford (aka Burford’s Red Flesh) Derek’s Pink Dream Devonshire Quarrenden Diana Dirleton red Discovery Eagle point star Firecracker Formosa Fred’s Red Flesh Freeman Hybrid Geneva Crab George’s red Giant Russian Gladstone Gloriosa Glowing heart GMAL 3563 GMAL 3781 Grenadine Hall’s Pink Hansen’s Red Flesh Hidden rose Hedwigiae Huonville crab Kamsomolez Kanipe Red Flesh Kingsbury priory apple Kuldzhinka krupnoplodnaya Laura Laxton’s fortune Lisa’s Gem Maypole Merton Knave Merylinn Mott’s Pink Mountain Rose Nick’s Best Pink Meat Niedzwetzkyana Nipissing Norfolk rattlebox Okanagan Peach Melba Pendragon PI 613969 PI 629318 PI 629319 PI 633918 Pink beauty Pink bouquet Pink Early Pink Parfait Pink Pearl Pink Pearmain Pink Princess Pink sparkle Pink Pearmain Pixirosso PK.14 Pomfital Purple Leaf Purple passion Purple Wave Purpurroter Cousinot Radiant Raven Red Devil Red Flesh Red Sauce Redfield Redford Redhook Redlove Red Moon Red Miller’s seedling Red Wonder Roter herbstkalvill Rosette Rubaiyat Scarlett Surprise Scugog Soulardii St Lawrence Strawberry Parfait Surfleet sour Surprise Taunton Cross Thornberry Totem Vampire apple Watermelon Webster’s Pink Meat Weirouge Winekist Winter Red Flesh Wisley Crab

不管信不信,不管罵不罵,我只是忠實的將幾年下來到目前我所收集的資料公佈,沒什麼大意義,我本想還打算將其每一品種的詳細列出,但一想實在也沒幾人願意肯將我的文章詳細閱讀(小靖除外),不過我倒要指出,瑞士並不是研究改良紅肉蘋果的第一個國家,而紅肉蘋果也非近十年的事,其實遠在二千多前的中東國家哈薩克就有紅肉蘋果的品種,只是當時的確又小又酸才不受青睞,但經過數百年由英國、德國、美國、波蕳、加拿大、哈薩克、俄羅斯、澳洲、哥倫比亞…等國皆投入研究改良,而其中研發最多品種的國家則非美國莫屬,他們改良了近四十個品種,而歷史可考投入改良的幾個最早品種,我不妨將其列出以供參考,免得又是一大堆口水:Devonshire Quarrenden,1676年英國。Purpurrote Cousinot 1766年荷蘭。Gladstone,1780年英國。而瑞士則是近二十多年來也著手改良,目前約近二十種:redlove red honey sirena circe odysso calypso pink pearl lollipop paradis sparkling myra katka redini cuckoo 等。

或許今天並非要刻意比較誰是第一之類的主題,只是我看不慣國人老喜歡自命清高,唯我獨尊自居,總以為高高在上,看到某人有新產品發表時,總是會幼稚又無知兼又錯誤的資料來批評或指責,踏著別人的頭顱來換取虛榮的掌聲,並贏取同丘之狢的猛按「讚」而沾沾自喜,而倒大霉的永遠是那一群無辜消費者,試問這公平嗎?但又有誰受到懲罰?又試問什麼才叫「社會公平正義」?難道口號是競選時用來喊爽的嗎?實在是讓百姓太失望了。不過僅管紅肉蘋果何其多,但因台灣政府的法令多如牛毛又不符合時令,因此園藝業者也只能使出渾身解數(兄弟登,各憑本事)想盡辦法偷帶回國,如此困阨的艱險環境中,業者的通天本領中也只帶回二個蘋種,那也要謝天謝地了,因為如果想要尋求正式管道進口,那全國同胞得再個幾十年,直到反攻大陸成功後,法令才有機會修改,所以目前盱衡時局也僅能出此下策,才能解救目前身處水深火熱之中的苦難農民,要解救台灣農民是不可能依賴政府的,要知道目前香蕉的價格不再是137元,而是3、5、9元,而種香蕉的一斤成本約在8-10元,如果台灣農民還是沒有目標,缺乏資訊,一窩蜂習慣搶種的話,看來連神仙可能都不想搶救的,奉勸少數有上進心,不願再度繼續沈淪的有為農民朋友,自立自強才是突破農業困境之道,如果還依賴政府農業單位規劃政策執迷不悟者,(裝睡的人是叫不醒的),那就繼續接受農委會的輔導,更大量種植小番茄、哈蜜瓜、荔枝吧,但如果您是一位有遠見,還信得過陸人丙的話,就請不要再去種那些幾乎都浸著農藥長大的水果吧,嚐試種一些比較不一樣的水果吧,想知道嗎,紅肉蘋果目前在水果多如牛毛的大陸,目前還保持一斤賣得100元人民幣呢!

儘管本園有三種紅肉蘋果,但因應目前全台業者的市場,本園推出二種,也就是眾所周知的紅愛蘋果(紅色之愛)及紅彩蘋果(彩虹佳人),順應潮流避免口水,而這二款紅肉蘋果有幾個特色,它們紅色果肉內含比普通蘋果多30-40%的抗氧化劑,還含有豐富的花青素及紅色類黃酮,增添了非凡的味道和香味,而且因富令抗氧化劑,因此剖開時在空氣中並不會像白肉蘋果那種氧化作用,視覺上沒有骯髒的感覺。紅肉蘋果的植株並不會太高大,高度約至2-3公尺高,樹形漂亮,也適合盆栽種植,抗痂性高,甜度約在17度(富士蘋果16度),嫁接後隔年即可開花結果,本園有不少更是嫁接後不到一個月即開花(請看上述照片),適合台灣各地種植。

另外可能有其他業者會大放厥詞,謂之紅愛蘋果需要某某品種的授粉樹,更有大言不慚的聲稱紅愛蘋果很酸,還有不少專家來本店告訴我,必須是16幾及一大堆數字編號的紅肉蘋果才能生吃,某些品種是用作罐頭專用。聽完之後幾乎讓我的舌頭縮不回去,天啊,台灣要真有這麼多的專家,依我看那早不就反攻大陸,解救大陸妹了。其實研究紅肉蘋果近十年,國外全世界資料都沒有這些火星上的描述,但為何會出現這麼多讓人驚艷的資料,很簡單,一定出自從不研究不改良不用心也不作功課,和咱們台灣一樣流著同樣血液,往往只憑著舌燦蓮花的吹噓瞎矇的對岸人士的口吻,完全臉不紅氣不喘學者式的膨風,著實讓我佩服的五體投地,但,非也,談到蘋果並非中國人說了算數,其實完全沒有這麼嚴厲,在台灣早就結果例子,前一個多月在台南佳里就有人PO出結果的照片,而且他只買了一株,也只了一簇5 朵花,更妙的是全都結果,一共結了5顆紅蘋果,相信一定不少國人都看過照片了,所以那麼正經八百的去相信那些謠言,難道國人被網路騙了那麼多年還未能覺悟?再度重申,本園堆出的品種,一種就能結果了,不是他園的產品,還必須一大堆其他品種來當授粉樹,而且我也想再請問,在全世界近一百二十多種,而瑞士有近二十種,你們這些台灣業能有多大本領引進多少種紅肉蘋果?一種?二種?還有呢?從哪兒來?瑞士嗎?如果不是的話,容我來拜託你們假伯斯,請勿再發表一些謬論來欺矇無辜的消費者了吧!

水晶洛神花








在台灣如果不知道「洛神花」的話,那「洛神茶」就應該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吧?不敢說是人人都一定喝過,至少也都看過洛神茶的紅色液體,其中不只是想強調其應用之多用途,更想說明的是其在台灣流傳的歷史悠久。雖說至今我未曾去探究洛神花被引進台灣有多久?但我深信絕對會超過二世紀以上,因為中國和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產國,而台灣大多數的作物都由早期祖先由大陸帶進來的,不過諷刺的是洛神花的原產地卻不是中國,而是印度及馬來西亞,但也有資料指出在六千多年前蘇丹早就有了,然後再傳入亞洲,又再次被帶入非洲,至今則早已被引進許多國家,包括澳洲、夏威夷、哥斯大黎加、佛羅里達、馬日、尼日、菲律賓、巴拿馬、巴西、墨西哥及整個中南美洲,能日益普及原因很簡單,我也曾說過,好東西永遠不寂寞,洛神醇被世界農糧組織譽為最高質量的作物,在台灣卻因為太過容易取得已被漸漸忽視,想來令人有些唏噓!

洛神花,這一支美麗的花卉與水果,它是屬於「錦葵科」的宿根性草本植物,在全世界被應用在菜餚、飲料和傳統醫學方面已經數個世紀之久。傳統上洛神花的提取物可治療牙痛,尿路感染,感冒甚至宿醉,在塞內加爾葉汁治療結膜炎,可以緩解潰瘍,其根系作用是強效瀉藥,不少國家的人民則是喝洛神茶來穩定血壓和降低膽固醇;許多研究證實了其傳統的健康益處:

血壓降低:人類老齡化營養研究中心發現,消耗木槿茶導致高血壓和高血壓前期成人血壓降低。

– “Fitoterapia”發表的一項研究總結了幾項研究,指出洛神花提取物能夠像一些商業藥物一樣有效降低血壓。此外,提取較低的“不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科學家引用提取物中發現的花青素是最可能的原因。

– 根據EXCLI Journal發表的2012年研究,洛神花萼提取物顯示出對糖尿病誘導的精子損傷的保護性。

– 根據泌尿科研究,洛神果提取物抑制大鼠腎臟中的草酸鈣結晶沉積物,無毒副作用。

– 在食品化學研究中發現洛神花提取物在前列腺癌細胞中顯示出強烈的抗癌活性。

– 在食品控制中發表的研究表明,各神酯種子提取物是抗真菌劑,因為它們抑制了幾種不同的黃麴霉毒素的生長。

– 皮膚深層化妝品數據庫報告洛神提花取物是完美的安全用於皮膚調理治療。

– 根據“亞太熱帶醫學雜誌”,洛神花提取物基於其保護人類細胞抵抗鎘誘導的損傷如腫瘤壞死的能力,顯示出顯著的免疫保護作用。

– 傳統用作宿醉補救措施可能得到證實:根據藥物和化學毒理學發表的研究,洛神花提取物通過抑制損傷自由基和保存藥物解毒?作為肝臟的預防劑。

– “中華醫學雜誌”發表了一項報告,肯定了洛神花提取物的抗感冒,抗炎和止瀉性質。

洛神花所含的植物化學物質

洛神葉多酚化合物的良好來源,主要鑑定的化合物包括neochlorogenic酸,綠原酸,cryptochlorogenic酸,caffeoylshikimic酸和如槲皮素,山奈酚和它們的衍生物類黃酮化合物。花中含有豐富的花青素,以及原兒茶酸。將乾燥的盞含有類黃酮棉黃素,hibiscetine和sabdaretine。主要的色素,原報告為hibiscin,已被確定為daphniphylline。少量myrtillin的(花翠素-3-葡萄糖甙),chrysanthenin(矢車菊3-單葡糖苷),花翠素和存在。洛神種子是脂溶性的抗氧化劑,特別是γ-生育酚的良好來源。

洛神花每100g(3.5盎司)的營養價值:
能量205千焦(49千卡)。
碳水化合物11.31克
脂肪0.64克
蛋白質0.96克
維生素A (2%)14微克
硫胺素(B1)(1%)0.011毫克。
核黃素(B2)(2%)0.028毫克。
菸酸(B3)(2%)0.31毫克。
維生素C(14%)12毫克。
鈣(22%)215毫克。
鐵(11%)1.48毫克。
鎂(14%)51毫克。
磷(5%)37毫克。
鉀(4%)208毫克。
鈉(0%)6毫克。
資料來源:美國農業部營養數據庫

對於洛神花的功能及效益,我深信許多人都遠比我認識得更深入,但要各位驚喜的是,今天要介紹的是,與所有大大多年來見識到的「暗紅果洛神花」完全不同的最新品種,「水晶洛神花」。awesome,傑克,這太神奇了,相信國人這麼多年來也未曾看過此新品種,即便翻閱所有國外資料也很難發現,國外學者專家讚嘆道,水晶洛神的營養成分與暗紅洛神的成分完全一樣,但為何能變縯為白色品種,著實讓植物專家嘖嘖稱奇,這太神了。

這支最新品種係由南美巴西所改良,因為暗紅洛神在作各種食物處理時,甚至醃漬物都會變成紅通通,讓人不是十分喜歡,尤其作為湯物處理時,更是容易讓人不悅,而今天有白色洛神出現,除了顛覆一般人的驚艷視覺,而在作為其他處理時,更能和其他可食色素成為更能讓人賞心悅目的顏色,而且不必處理也就能發揮其他菜餚的本色,不會讓人不安的菜色,而且水晶洛神即便在晒乾後,仍不變色,這才能讓人叫好,況且洛神花和扶桑、木槿同屬,相當粗放,高度可為3-5公尺,如果打算作為大面積經濟栽培,繁殖更是容易,如能降低成本,即可增加高利益收入。

澳洲血檬








如果稍微推算一下,應該是在一年前的事吧?那時園藝界正如火如荼的炒作「澳洲指檬」,相信對園藝有興趣的人士至今都猶能感受到那股「餘震」,腳根都還有些幾乎踉蹌的震動,當下如沒買到指檬就活像見不得人似的,但熱度也不過維持短短幾個月而已,此刻回想卻如過往雲煙,只能唱個「往事只能回味」,真有些令人不勝唏噓。此刻回想,幸虧當時有股力量給予即時的醍醐灌頂,讓我避開這場混戰,否則至今可能會是傷痕累累。其實澳洲指檬絕對是被肯定、價值又高、相當受歡迎的著名香料水果,只是當時沒暈眩的被迷惑是因為:芸香料的相橘類作物由種子播種的苗木產生的變異大,而且實生苗的發育比鐵樹開花還慢,引進了二年多的苗木長不到十公分,更不樂見的是小到意料外的果實,自覺真要推廣到讓農民當成經濟作物,那就有些過份囉,不過把它當成趣味性的觀賞種植,那還真的賞心悅目,也挺讓人讚不絕口!

這些天來偏偏又有不少好友又再度提起澳洲指檬,還真的讓我感受到好似我再不推廣或販售的話,活像是就會被當成犯了滔天大罪般的坐立難安,真有些哭笑不得的感覺,更加讓我為難的是,明明我是有指檬苗木的,但上頭已交待過,所以不打算大力推薦,因為在什麼東西都必須講求「大」的台灣社會裡,小不點總會遭到漠視,屢試不爽的鐵則。其實我絕不會在值得推廣的好作物中缺席的(也一直都是),這儼然讓我自視為是一種責任,一種無法割除的使命感,儘管別人會嗤之以鼻,但我仍然是會樂此不疲,只因為我出身農家子弟,而現職也是一介卑微的農人,而農民真是一個很艱辛的行業,所以我一定會盡一分微不足道的小螺絲釘的力量,當然別人的眼光與看法就不是那麼重要,活在別人的陰影下是件痛苦又悲哀的事情,請問又有誰能分擔您的壽命?

談到芸香科的Citrus(柑橘屬)應該也是屬於「族繁不及備載」一族的作物,世界上一共分成十大類近三百種,絕非國人眼中那幾種茂谷柑、美女柑、艷陽柑…等而已,如要介紹可能十本書都介紹不完,但也不值得介紹,因為在我看來柑橘類的作物和荔枝、蓮霧、番茄一樣,幾乎一輩子都是吃農藥長大的,這是事實,可不要罵我,除非是睜眼說瞎話的人士,因此我並不太建議種植柑橘類的作物,除非是幾種比較特殊,比較值得推廣的高經濟的品種例外。而今天要介紹的就應該屬於這種條件的吧,至少國人連認識都不認識呢,千萬可別裝行家,硬要把「指檬」拗成「血檬」,那就會貽笑大方囉,「台三線」不是指「三條線」;而「客家林生祥」更不會是「客家鈴聲響」,當然我不夠格道人長短,而政治議題更非一介農夫能夠置喙的,我只是打算舉例說明一些網路謠言,外行硬要充內行,一些哭笑不得的事實,但偏偏還有一大堆人七嘴八舌的附和,說什麼「雪桃」一離開雲南就不會結果?某大電視台的「XX狀元」中有位號稱達人的更是臉不紅氣不喘的聲稱「榴槤」是在夜間開花,嚇得全國無人敢種榴槤,請問根據什麼資料或証據?台灣最權威的電視媒體也不盡一點查證責任,真是語不驚人死不休,吹牛更是不打草稿,明眼人一看便知道那人是敵對陣營的商家派出的打手,更不會是農民,根本就是那種「十指不沾泥,鱗鱗居大廈」,「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因為問話的口氣及架勢一看就是打腫臉龐充胖子的瞎掰,罷了吧,行行好,拜託別把無知當幸福般的來誤人,如我把事實證據呈現的話,您願意切腹來陪罪嗎?

有些憤慨話點到即可,畢竟相罵無好言,相打無好拳,在網軍力量大的時代,我誠懇的拜託一些大大們,千萬不要為了博取焦點到處取暖,為了嘩眾取寵,為了逞一時之快,卻完全不負任何責任的害慘一大群無辜的農民,愚蠢與無知往往會害死人不自知,真希望能適可而止,否則遲早會玩火自焚的。好了,不想浪費時對牛彈琴了,今天要談的是「澳洲血檬」Australian blood lime,在國內可能很多人並不知道lime的由來,我這麼一說,相信又會有一大票博士博跳出來膨風,吹噓他在二歲時就完全知道了,其實這麼多年來那一群自稱行家的人士,我還沒見到一個解釋過正確的人,他們煞有介事又自以為是把「萊姆」、「檸檬」以為是二個不同的類別,還三不五時的搬出英文來爭辯,更有人把電腦的翻譯lime是石灰來證明他的神通廣大博學多聞,真是哭笑不得。其實lime並不是原文,它是limeeys的變寫字,而這字又得推溯到十七世紀的英國水手的故事。在當時許多水手長年飄流海上,因此很多水手都會得到一種可怕的壞血病,當時不明病因只稱為limeeys,況且當時海上並沒有太多的醫療藥品,只好把青檸汁將就使用,結果發現竟然能治癒,因此就順理成章習慣性的把青檬簡稱為lime,所以國人才會有「萊姆」的譯名,當然許多產品或水果會因入境隨俗,也可能是各地人士的誤聽,或者是稱呼方便起見,難免會產生各國或各地的唸產生異同,所以國人又把國外的另一個名字lemon翻成「檸檬」,經由我這樣的簡說或許各位就能稍微了解這些都是同一亞屬的作物,而在植物學上同一亞屬的作物就一定有其一定的習性或共同點,否則就會失去屬性的意義了。

儘管「澳洲指檬」(Australian finger lime)因為株小葉小果小這三小的特徵,因此我把它摒除在經濟作物的名單中,但我仍然得承認並肯定其不少的著名特色,否則不可能會在澳洲,或其他各地這麼受歡迎,並且是比一般的檸檬價格、品質、香味、外觀(賣相)、果肉質感形狀等都有其不凡的價值,但很多作物不管其品質如何高尚,如何好吃,如何營養,如何受到國外人士的肯定及推崇,但只要果實「小」的話,在台灣,非旦不會受到消費者的青睞,甚至於連種植的農民也不可能會感到有興趣或意願,這實在是指檬的原罪「宿命」,龍困淺灘遭蝦戲,真是時也命也非指檬之所能也!記得十多年前曾經有格友要我介紹「指檬」時,又讓我回憶起從小時候就因身材矮小備受嘲笑至今整整一輩子,因此曾有一陣子想到指檬可憐的個頭,好想把指檬就直接稱為「三小指檬」,以一吐心中的鳥氣,當然那是玩笑啦,一些國外水果的命名可不能隨便亂取,可得考慮周全,必須要考慮到能夠中聽又有意涵,可久可遠,可廣可深,放諸四海皆準的條件才行,可不能憑著個人喜愛就以自己的名字命名,那就會貽笑大方,如農民黨一號芒果、金煌芒果(實際上它是從泰國帶進國內的一種芒果),因此我曾誠懇拜託國內一些業者,沒本事或研究不深不徹的話,千萬就別隨便命名,被對岸貽笑大方,那影響可就深遠了,可不能不慎呀!

儘管本人不打算力薦指檬,但不可否認的它有其一定的特色,更以為我早就介紹過了,因為對喜歡植物的人這支指檬並不是很新的產品,但很納悶的是國外的種子網站倒是很少能搜購到,因此國內業者才會感到稀奇,因為前頭提過,種子對芸香科的柑橘屬植物而言,種子的確變異大,所以原產地並不太會出售種子。我也曾問過幾位大力推廣的同業是否知道指檬共有幾種,一般都會回答14、18…等幾種答案,這表示他們的確有用心做功課,不過我手上資料卻有49個品種,不過果肉顏色卻也不過8種左右,至於國內目前業者推廣的品種,除了包括我以種子繁殖的未確定顏色外,而目前以帶進植株並結過果的,大概不超四種,而且其中三種都是粉紅色的,順便提供給消費了解。其實指檬的確值得種植,不但兼具趣味、稀奇、美觀、香氣一流,而且以盆栽種植更是令人賞心悅目,果實更是高級餐廳的必備配料,尤其是一些餐點上灑下那種像極了鮭魚卵的圓形顆粒,看起來就是色香味俱全,那麼秀色可餐,令餐點看來更可口,讓人垂涎欲滴,十指大動,更是值得種植,我願再強調一次,我不全力推廣是因為指檬的果實太小,重量又輕很難介紹成高經濟作物,設想如有別出心裁的冷飲業者要打成一大杯純指檬果汁銷售,我估計光是成本可能得逼近千元左右,試問現今經濟不太景氣的當下,有幾人願意購買?

我前頭說過,為了要提升農民的田間產值,我願意夙夜匪懈的奮鬥,只因農民的資訊不足,而任憑自以為是的任性政府推廣一些掉老牙的黃昏水果,同樣大小的土地,農民的產值因連作或種植錯誤而收入日益減少,而房地產業者卻能因只動動嘴就能輕而一舉的把土地炒作成一坪幾百萬,那是根據疊高理論,既然房地產業者能,為何農民就不能?難道他們都是吃麥當勞薯條長大的,而農民都是吃台灣米長大就會變笨而產生差異性?但請農民朋友想想,如果一分地都是種植那些炒作性作物如山藥或是神秘果等,一斤能賣個10元就該竊笑了,有時甚至連採收工錢都不夠付了,還能寄望賺大錢?但假設以房地產理論的話,既然能把同樣一坪千元變成一百坪(蓋大樓),那不只是十萬元囉,所以農人如能在同面積中種植百倍價格的作物,那也無異是一分地變成十甲地,而且又是同樣的人工,同等的時間,一樣的精神,又沒多浪費人力,這樣的改變為何不做,為什麼執意要種植沒人願購買的巴西甜櫻桃?所以我才會說「思想改變行動,行動改變習慣,習慣改變個性,個性改變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所以目前農民的物賤傷農情況,除了部分因聽信謠言一窩蜂的投機心態造成外,更有部分則是絕對忠心服從政府的「愛台思想」(請注意,不是愛國哦),儼然已成牢不可破的「習慣」,禁止種植國外果樹;更可悲的是農民本身不上進,固步自封,閉門造車,反正高麗菜、檳榔、香蕉都已經種了幾十年,也「賺」了幾十年,而且災害又有補助,又何必種一些新穎的作物?營不營養是消費者的事情,與己何干?能否賺大錢才是當務之急,價格太差了只要請民意代表丟幾個雞蛋,電視新聞播一播,政府就會補助,有時真恨不得一年多來幾個颱風呢,像這種沒目標的無頭蒼蠅,一點也沒有社會責任感的農民,試問上天願意幫您嗎?天助自助者,自己的胳膞上長肉才真正是肉,而不是會吵的孩子才有糖吃,只靠政府的幾條魚是補不了身子的,必須自立自強,提升自己,長點兒志氣別人才能看得起,也才能賺到錢,當賺到了大錢時,記得要買幾部賓利豪華轎車來載肥料,買部法拉利來載廚餘餿水回家當有機肥,我才不相信有人「敢」看不起我,至於那幾位膽敢看不起我的人,只消買把AK-47砰幾下就OK了,反正在台灣打死人又不會判死刑,who怕who?

或許講了有些過火,但那絕對都是肺腑之言,在台灣以金錢掛帥的當下,請問二千三百萬的同胞有誰膽敢說出「金錢不是萬能」的違心之論?請告訴我,我一定會請我的朋友(目前我還沒錢買)拿AK-47轟他幾下,也順便請全國同胞睥視一下偽君子的求饒聲,肯定很爽的。OK,不廢話言歸正傳囉。其實在指檬正在炒作時,我並不敢出聲,唯恐一出聲便會被千夫所指而死於業者或自稱的行家口水河裡,但私底下我深知指檬的好處與特色,但如何讓這支深具特色的果樹能變魔術(我很喜歡研究魔術)般轉變成高經濟作物,畢竟有不少農民好朋友一直等待我成為他們的貴人,一夕之間讓他們能真的買幾部勞斯萊斯來載載肥料餿水,買幾顆鑽石來打打小狗,聽聽叫聲和掍子打有何不同?不過也不必太過麻煩,反正只要服膺於「老二主義」者便會無往不利,納悶的是台灣人老是喜歡當老大,可能是長期以來背了句「寧為雞首不為牛後」的古諺影響吧,我才不想研究這種小鼻子小眼睛理論,管它的,反正我一輩子再怎麼翻轉也不可能當老大,那麼「老二主義」就是我別選擇的唯一志向,瑞士發展出紅肉蘋果,我只要花點錢買種苗回來拓展給農民;美國在1954年就把Hass酪梨的專利權釋出,為何還必須浪費那麼多時間及精力發展出XX2號的所謂新品種,而且還列舉不出特性。現任農復會副主委上任強調要學習(很少有台灣官員敢說出要當老二)紐西蘭的奇異果銷售制度,驚喜之餘卻要必須讓這位中興幫的人士知道,其實紐西蘭的奇異果也是在1904年從老大中國引進的,可見當老二並不是見不得人的事呢,近十多年來全世界最有名也最成功的老二則應該是中國大陸最神,在蘇聯解體後就直接接收了原蘇俄四十多萬的蘇俄太空梭科學家,因此難怪他們在戰機、潛艇、火箭、飛彈、衛星等科技方面有如神助一般,老二哪裡見不得人呢,反觀老喜歡當老大的台灣,總是臉不紅氣不喘的吹噓台灣話最好聽,台灣字最漂亮,台灣煙最好抽,台灣香蕉全世界最好吃,這種膨風水雞式的老大,請問真的光榮嗎?值得驕傲嗎?如果真有那麼神的話,請國防部向漁民宣傳,以後補魚碰到菲律賓警方或日本防衛廳人員時,就直接表明我們就是世界第一,軍力強大,武器配備精良的台灣人,屆時想必可看到這些菲律賓人或日本人嚇得屁滾尿流,渾身發抖的跪地求饒,如果能透過電視實況轉播的話,那些電視台老大們又一定會打出Exclusive、Live等字眼,又要宣稱收視率93%之類的,有時候我真的好期待能看到台灣老大們耀武揚威的雄姿,想必屆時我一定又會哭得唏哩嘩啦,感動得涕泗縱橫,屁滾尿流的,讓我能體會一下到當台灣人的光榮與驕傲,不要老是到國際會議場合就被拒於門外吧!

糟糕,又扯遠了。今天要介紹的澳洲血檬並不是古早就存在的產品,而是在1990年由澳洲精選出的Citrus australasica var.sanguinea(the red finger lime)和Citrus X limonia(the Rangpur lime)「澳洲變種指檬」與「緬甸的連保檸檬」交配而產生的雜交品種,因為刻意選種授粉,所以產生了顯著的特性,除了其香氣及指檬特有的風味外,更有令人注目的血紅色,而果實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紅色或深紅色,至於果肉的香味是屬於清新又迷人,不同於指檬的淡香,更異於國人習慣接觸到的淺香,血檬的酸度如在試紙上的值約在3.4左右,如果無法體會到血檬酸味的人,那就我就另外用酸甜比讓各位想像一下,其甜度:酸度比是1.0:1.5,也就是酸度比甜度多一些些,所以才會?到宜人的酸度,當然對習慣吃甜的國人而言,可能就無法接受。關於風味、口味、好吃與否,多甜?多酸?絕對沒有標準答案,永遠是見仁見智的說法,更進一步的說法是根本無法用言語或文字來形容,但對台灣一些見少識窄的人士而言,根本就不必回應,但偏偏他們就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如果我直接用最簡白的一個答案,他們就馬上帶著滿意又驕傲的表情停止發問,屢試不爽,他們最一層不變的問法是:「這種水果您吃過嗎?」,我幾乎天天遇到,沒經驗的人馬上具實回答「有」,那就像掉入了走不出的迴圈,好吃嗎?能吃嗎?甜嗎?果實大嗎?肉多籽大嗎?在台灣會結果嗎?一棵會結果嗎?有人會買嗎?有人要吃嗎?台灣適合嗎?當您浪費半個小時解釋的口乾舌燥時,他馬上轉頭告訴他的友人:「別聽他吹牛,如果這麼好的水果為什麼政府不推廣?哈哈,不會講了呴,哈,我們走吧?」,或許很多人以為我會愣住在那兒,其實大錯特錯。如果他們趕忙掏出錢來購買的話,那驚慌失措而昏倒在一旁的反而是我,只是二十多年來我還沒遇到過,否則也不會是許多新興水果介紹了二十多年,幾乎所有人連聽都沒聽過,因此除了好朋友外,我遇到好吃與否的問題,我都像放錄音帶一樣,公式化的回答:「我沒吃過,聽說不好吃?」,他們大都會以滿意的態度離去,而我也以同樣滿意的表情目送,介紹讓農民賺大錢的好果樹,難道我還必須卑躬屈膝的拜託他們,不會吧?也不必吧!

當指檬的果實第一次呈現在我眼前時,我幾乎是不可置信的差點昏厥過去,「指」字實在是極其貼切,形狀真的很相像,只是尺寸應該歸類於小嬰兒的手指才似乎更為貼切,如果讓我來形容的話,可能接近大人尾指的一半大小,長度則約為2/3左右,讓我在看完實物急忙就把那些種植二年多的苗木全部贈送了出去,否則如果吹噓成經濟作物的話,招牌遲早會被砸爛。但我並不灰心,秉持永遠的理念:全天下除了我以外幾乎都是聰明人,從小至今一向鮮少看錯人,況且能風行全球的高級香料水果的命運不可能會像我一樣,有如路旁的小石子一樣,畢竟再如何轉變小石子也不可能變成寶石,那絕對是不可能發生的事,但指檬能這麼受到重視,鐵定有其一定的理由及特色的,況且世上聰明人這麼多,終究一定有能人會去改良的,這是我從小時候開始玩植物至今仍深信不移的定律,除了台灣農業單位外。

果不其然幾年下來終於讓我找到了「澳洲血檬」,記得那時真的有如獲至寶的感動,那種感動外人實在無法體會。因為我時常強調,植物如此豐富也存在這麼多年,只要是珍貴的好植物幾乎都早就被種得滿坑滿谷,這勿庸置疑,但我很肯定在台灣這原理不存在,這也應證了在台灣「無知是幸福的」,因為如果不知道他國的戰鬥機精良,我們還是一直以為IDF是世界最棒的;如果沒聽沒吃過他國的香蕉,我們還是會繼續吹噓台灣的香是世界最棒的,可能一百年後我們的政府或人民還會繼續這種虛無的驕傲,這個根本不存在過的虛名。也因為台灣人有這種DNA的遺傳,所以國內園藝業者也一定秉持這種思考模式,因著未曾見過指檬的真面?,這麼多年只是靠著手機照片及如雷灌耳的大名,所以投機的業者(因台灣政府只允許種植本土植物)只要想盡辦法弄到種子或活體,就會像王建民上大聯盟一般,無所不用其極的大力吹噓膨風,絕不會考慮到其風險或值不值得農民種植,他們考慮的只是他們那一群臭味相投物以類聚的玩家為動機,你誇我我讚你的相互取暖,完全不能讓他人說出真相,這也是讓我無法認同他們的原因,不過就因為這個原因讓我能積極為辛苦的農民發掘新經濟作物的態度,更可貴的是,我一定會付出實際行動,不管環境多困難,因為讓農民能賺到錢,讓台灣消費者不必出國也能嚐到國外的新鮮水果。

「澳洲血檬」也勉強符合我列出十大經濟作物要件的作物,但其中一點卻稍嫌薄弱些,那就是它是芸香科植物,難免又遭受到昆蟲的侵害,關於這一點就絕非是我所能也。但目前指檬都已被炒成如此火熱了,因此我相信這類植物在台灣一定不致會造成大困擾的。「澳洲血檬」至今才短短二十多年的歷史,而在幾年前才開始風行到澳洲其他國家,相信在台灣無論是專家或業者應該沒幾人認識,更遑論擁有,所以我能幸運擁有它有時還真的是「憨人有憨福」,儘管台灣到處充滿著高智商的聰明人,但有時憨人還是能在夾縫中生存,儘管非常非常辛苦(時時、到處遭到嘲笑),不過還是活了下來。血檬就因為是根據指檬的某些缺點而改良,因此它具備了比指檬所無法擁有的優點;果實大,顏色漂亮誘人,抗氧化劑相當高,香氣更勝一籌,更豐產,最重要的是它比指檬更能耐寒、更耐熱、更耐旱,畢竟它是透過精選改良的,因此品質上就不必有過多的習慣懷疑。

血檬是高度2-3公尺高的灌木形,葉子翠綠不落葉,嫁接苗約在第二年即可掛果,果實約在3X5公分左右,約莫是小雞蛋大小,皮很薄,果肉完全成熟時呈現血紅色,因此才會有血檬的美名。為何說是美名,因為幾乎所有的水果營養成分是和皮或果肉顏色呈正比,愈深的顏色愈營養,因此黑色是第一選擇,而依次是紅、黃、綠、白,而要能造成果皮或果肉呈現黑或紅色,則基本要具有茄紅素及花青素,而這二者則具有抗氧化、抗老化、抗自由基及抗癌的先天功能,這也是為什麼日本人喜歡把水果改良成黑色的原因,無論是柿子、蕃茄、蘋果、胡蘿蔔、無花果…等都如此,所以澳洲才會把血檬改良成血紅色的原因,但在台灣卻反其道而行,香蕉、龍眼、荔枝…等,因為白才代表乾淨,才能代表高級,黑色幾乎無人敢碰,我時常拿出我種植的黑柿、黑莓果請客人試吃,幾乎一看到就大聲尖叫,嚇到花容失色,更遑論食用囉。所以我一直擔心如果消費者的正確觀念還停留在清朝的話,即便再好吃,再營養的水果台灣人還是無福消受,更別說購買了,因此我才會說「無知是悲哀」的。

血檬的果肉在照片中或許有人會提出質疑,不是說是「血紅色」?為何有淺黃色或淺粉色的果肉,這一點和我先前的懷疑吻合,可見合理的懷疑是人性的弱點之一吧!其實血檬如果在剛開始成熟時,是由淺色隨時間增熟而變得更深,甚至有可能變成黑紅色,這或許是它的另一個特性,隨著個人喜好的顏色來決定採摘的時間,把它當成另種樂趣吧。血檬的生長狀況甚至比指檬好太多了,也茂盛及豐產太多了,當成盆栽掛果時光是深綠的漂亮葉飾,搭配著令人側目的紅色橢圓果實,不消說處心積慮的想拿來吃,光是欣賞就令人賞心悅目了,更何況是累累果實,讓本來想打消因不是甜滋滋的水果不種的念頭,可能都沒機會,畢竟太誘人了,光種不吃都值得。血檬的開花期和澳洲不同,在台灣以我的種植經驗是約在三、四月,而且屬早生性,嫁接後如果時機吻合,甚至還沒長葉就直接開花了,不過那可能結不起果的,我只是強調它的早花性,一般第二年就能開始結果,不過這也沒必要刻意強調,畢竟幾乎大部分的芸香科特性皆如此,國內其他一般檸檬也有一樣的早生性。

至於血檬的掛果期也和大部分檸檬特性差不多,它們都屬於短期性作物,從結果到能採摘約2-3個月的時間,不像其他兄弟如柑橘或葡萄柚,掛果期幾乎長達10個月甚至更久,所以血檬也算是和我一樣,相當認命,長得個頭小,就不必浪費太多時間與食物,以免遭到訕笑。而血檬另一個特性是結果期只維持陸陸續續結果約6個月左右,不像四季檸檬或某些檸檬一樣,可以維持整年開花結果,至少目前它還沒訓練出此等本事,這還有待台灣投機農民的專長,專喜歡搞出非產期結果的水果,以證明台灣農民的過人的聰明智慧,只是我想呼籲一下,有時根本沒必要要搞怪才能證明自己的與眾不同與厲害啦!

秋蜜榴槤蜜







已經有好一段日子沒上格子了,如果再一眛的以忙碌為藉口的話,可能格友也聽不下去。不過真正的原因是:我已經引進千種以上新作物,而且也介紹了十多年頭,應該再有「新」產品的話,理當有限了,植物的發展並不像動物,繁衍進化的速度極其有限。儘管有不少網友曾告訴我某某人又有新產品,但遭我斷然否決,因為那不是新啦,我沒推廣是因為不值得介紹,原因無他,根本無法列入經濟作物,玩家及學生還有興趣,因為新鮮有噱頭,值得那幾個群組的小圈圈沸沸揚揚的七嘴八舌的熱上一陣子,但真正的行家及農民朋友可千萬試不得也,畢竟這些他們幾個業者自稱是新作物,但其實我都引進並種了好些年了,不過根本就不具經濟價值,我並不鼓勵農民種植。

在許久沒介紹新產品的今天,重新又再度提筆,其實內心是頗為掙扎,或許說得有些過於沉重,不過也相去不遠,畢竟再度提筆卻已是不同的朝代。其實一直以來對農業政策就不敢抱有太大的期許,但換了新朝代至少能期許看到稍微有些「重視」,不要再像幾個前朝般一樣的光景,爹不疼,娘不愛,狗不理,任農業自生自滅,儘管已然習慣,但也僅由衷企盼能由絕望的谷底能提升到失望的黃燈,這麼多年的磨鍊要的不可能太多,無奈看到農復會的主委出線後沒幾天,猛然又看到副主委高官「又」是「中興幫」(鎖國的本土植物幫)時,那時忍不住的淚水又再度狂飆不止,真是「餘天」(我的天)也,看來又得再度以饅頭渡過漫長的未來八年囉!

今天看到再度新介紹又是「榴櫣蜜」時,可能會讓幾位老友們「幹噍」了,但且僈,非也,請稍安勿燥,保證全新品種啦,免驚啦,別急著轉台或是忙著轉頭去罵老婆打小孩啦,請耐心看完再噍吧!其實我不只一次在格子上說過,凡是我介紹過的一些新興水果大都必須經過十年才能受到注意,十五年後才能受到肯定,十八年後才可能會瘋狂搶購,這幾乎是「陸氏宿命」,不要不相信,試看砂糖橘、黃金果、白柿、黑柿、喜樂果……等等均如是,多到舉不完,其實並不是說「新知是孤獨的」(沒那麼偉大),反應該是說「後覺是悲哀的」,而今天再度談的榴槤蜜亦若是,介紹了近十多年了,來訪的客人竟然有近九成的人沒吃過,七成以上的人表示沒聽過,一直以為是榴櫣,解釋了半天還一直爭論堅持就是他們所不想吃的波羅蜜,搞了半天形同雞同鴨講,好似我的表逹能力嚴重出了問題。

其實早在十多年前我便開始推廣榴櫣蜜,儘管當時並沒有人能看好它(如果看好它早就種出經濟面積,也不必讓我至今還必須口乾舌燥的比手畫腳),但就另類角度而言,也相對的代表著還有市場「機會」,否則種得滿坑滿谷也不會再輪到我浪費唇舌了。據我觀察截至目前儘管還有一些嘴硬派人士辯稱可能沒人會買,沒有市場,但實際是我經過了六年的試賣及統計,應該是超乎任何人的意料之外,去年就有不少的訂單排至今年了,幾乎演變成有錢買不到的局面(況且今年又逢上數十年未遇的超級寒流,預估今年的產量不會太樂觀),只因為實在是太好吃了,其特殊的好風味很難以筆墨形容,如果經過實際品嚐後,絕對會讓人一口接一口,數年的測試觀察,真是屢試不爽,絕無誇大,唯一讓人批評就只有一點,實在甜得有些過火,絕對是台灣人中能吃過最甜的水果了。尤其是今天我打算公開我引進近十年的新品種:「秋蜜榴櫣蜜」,經我實測並經由多人見證,甜度竟然高逹38.6,而且幾乎平均都在37-38度之間,絕不唬人。或許又會有人說,太甜了沒人敢吃,吃了會得糖尿病等之類的酸言冷語,但經我近二十年的經驗談,在台灣要是水果不甜的話,我只能囁嚅又真誠的說句坦白話,砍掉另種甜的啦,信不信就由您了!

現在我將這支「秋蜜榴櫣蜜」的來龍去脈由我娓娓道來讓客倌能有所瞭解,免得有一大堆博士博「賈伯斯」(假博士)又習慣的口水戰了,發表一大堆謬論,讓人發噁。早期我正推廣榴櫣蜜時,因為國人資訊極為有限,因此賈伯斯出現一大群,發表一大堆敢說沒人敢聽的吹噓,並振振有辭正經八百的聲稱,榴櫣蜜的果肉分為白肉、黃肉、紅肉等,真是見鬼了,但沒想到這個荒唐的「謬論」竟然發酵至今,令人哭笑不得,可見國人的盲從竟然發展到一種無人可及的境界,難怪詐騙集團這麼猖獗,真是其來有自。其實這些賈伯斯談的並不是榴櫣蜜,而是另一種產品:「孟尖」,只是他們並不自知,而遺憾的是至今還是有人以孟尖來冒充榴櫣蜜,甚至我曾遇到種了十多年的行家還拿果實來向我辯稱是榴櫣蜜,但鄉愿的是,至今我還是沒勇氣說出這個事實,無他,擔心他受不了這等刺激反過來責罵我,畢竟我常常碰到這類人士。

這一、二年因為榴櫣蜜的被肯定,也逐漸闖出一片天,有了知名度後,無奈人紅是非多,開始有一些國外通紛紛遊走於東南亞各地並取回了種子發展,當然這種庇度及成就值得肯定,但偏偏這些有心人士都不是研究者,只是一介想出名者,根本無法分辨出真正的榴櫣蜜,甚至也沒去細究國情的不同,吃法及品質要求大相逕庭,東南亞對榴櫣也相重視,只是他們有時都把榴槤蜜拿來當食物而非鮮食,最通常的是他們當地是將果肉裡粉油炸當菜食用,因此他們便會將品質改良成種子飽滿紮實,以便能將甜果肉的甜香逼進種仁,而能讓種仁食用起來又鬆又香又甜,然而國內人士並不會如此做法,台灣人連生吃都不夠,哪能拿來曝干?所以要符合鮮食的首要幾個條件是有肉(果肉多)、甜度高、香氣足、不黏手(方便取食),最好能連種籽都小小,綜觀以上這幾個條件要全部符合,幾乎可說是少之又少的「完美水果」了,但幸運的是,這些條件在「秋蜜榴櫣蜜」全部符合,這可不是我老王賣瓜似的膨風,而是經過數年中不下數百人的試吃結果,絕不誇大,否則從去年種苗的訂單也不至於延到年底,還得口頭聲明,農戶優先,玩家請高抬貴手讓讓,並向這些大面積種植的農民朋友保證這些「秋蜜榴櫣蜜」絕對是嫁接(剖接)而非是芽接或靠接,因為農民朋友是必須靠這些作物來養家活口的,而非趣味種植,因此這個小小動作也必須做出承諾,畢竟芽接或靠接的苗木對整個成長過程還是有某些影響的,或許很多專家不清楚這些過程,但我還是必須讓農民朋友放心!

或許經過十多年的爭辯,那些五四三的論調也的確讓人看得眼花撩亂,霧煞煞的,今天也該來個了斷,否則又會出現不少盲從的受害者(賠了夫又折兵),以至對真正的榴櫣蜜失去信心,很讓人掬一把同情的眼淚。其實坊間聲稱的白黃肉的分辨是錯誤的,真正的榴櫣蜜大都是黃肉,頂多也只是淺黃與深黃,因著沒有紅肉,所以就會把深黃肉說成紅,討個吉利與喜氣而已,如果哪天真的有深紅肉出現的話,我看反而會讓台灣人不敢食用,又會誤會是染色的,就像去年五月進口商人引進了世界上最新品種瑞士紅肉蘋果在坊間試賣,網路便又出現一群賈伯斯不懂裝懂的判定,說那是經過染色,真是令人感到遺憾又悲哀,因為從此大概也不會再有人引進了吧!其實說到波羅蜜中的水果(有16個亞屬),的確世界上僅有一種真正是血紅色(絕非坊間謠傳的那種深黃顏色)果肉的「夏紅波羅蜜」,本園已在三年前從國外引入,預估下半年會上市,敬請期待!

如果提到榴槤蜜的錯誤資訊,則有另一個謬論必須提出澄清。前些年有業者推出號稱「無籽榴櫣蜜」,甚至這一、二年來還是陸續有人問起,雖說這不是欺騙或不實,但這個錯誤論點有必要讓消費者瞭解一些事實與利害關係,或許就當成一種常識吧!儘管很多消費者都喜歡買一些「無籽」的水果,這個不正確的觀點其實有很多知識分子都知道,只是因為「懶」而故意忽略這觀念而已,藉此我願意再次提出解釋。我通常都會以最容易買到的柑橘為例來說明,譬如說當一個正常的柑橘結果有一百顆果實,當中有二十顆果是未授粉或授粉不完全的空包彈,那麼儘管人類從外觀看不出來,但此棵柑橘母株自己最清楚,如果當時的氣候環境還算風調雨順的話,或許該一百顆果實都有可能長大成人,也就是說母株會允許這些果實順利成熟,但如果一旦環境惡劣的話,母株自知無法將全部果實照顧好的話,那麼該母株則會選擇那二十顆空包彈(無籽)的果實落果(所以當人類檢起掉到地上的落果,大部分都是無籽的),而會選擇全力照顧那些有種子的果實,畢竟對果樹而言,讓水果順利成熟並不是為了要討好人類或是鳥類,而是只有一個目的,繁衍後代而已已,所以無籽的水果(除非天生就是無籽的水果)是該母株並不會特別供給養分的,所以消費者在購買水果時,最好能選擇有種子的水果,至少會比無子的水果營養多了,千萬別為了懶惰或是賣弄小聰明而失去更多。

關於榴櫣蜜的常識及經驗談實在有太多可以討論的,但我偷瞄到不少的格友都已經打哈欠打到眼淚直流了,這或許不是許久沒寫而可以長談的時機,但我必須一定要貢獻給我最敬愛的農民朋友一個建議,或許不必有經濟顧慮的玩家就不必看此一段,但「秋蜜榴櫣蜜」絕對是農民朋友非種不可的作物之一,因為它:

一、相當豐產:榴櫣蜜比起波羅蜜最大的不同點是A:波羅蜜產果並不多,但榴櫣蜜絕對是密密麻麻的成群成串的結果,而且是愈老愈大結愈多。B:波羅蜜的剖開是黏TT的,但榴槤蜜則是不黏刀,更不會沾手。C:波羅蜜的果肉是吃脆不吃軟,而且有股讓很多人不願意親近的異味,但榴櫣蜜的果肉則是香甜又軟的肉質,絕對是讓人人見人愛愛不釋口的好水果。

二、甜度最高:在此提到的甜度最高並不是與別家的榴櫣蜜比較,而是我在此敢挑戰所有的水果,我只想試問天下所有的良心者據實以報,請問您吃過甜度超過32度以上的水果嗎?如果有的話我絕對肯定,因為您畢竟吃過了「紅喜榴櫣蜜」,但如果您有機會先試吃本園甜度37、8度的秋蜜榴櫣蜜的話,再回頭試吃紅喜榴櫣蜜的話,您可能會直覺以為32度的紅喜數據好似捏造的,其實並沒有,只是我要述說的是,秋蜜榴櫣蜜是我及很多朋友一輩子中吃過最甜最好吃的水果,至於真要說吃了就會得糖尿病的話,那恐怕這些年來我這些數百位試吃無數次的朋友,可能都得到醫院作檢查了。

三、種籽小果肉多:在我介紹了十多年間,我據實向各位報告,我至少嚐過超過二十多種以上的榴槤蜜,其中幾乎有一半是孟尖,而十多種證實是榴櫣蜜中,真正讓我及眾多朋友中最激賞的應該是「秋蜜」了,因為它果肉大小最適中,籽小(並非無核)肉厚,軟硬適中,香度甜度更是令人讚不絕口,這些數據是根據眾人所一致認同的,絕非僅有我個人的主觀判斷,為了讓各位大大能心服口服,更避免被遭到圍剿,我特地將這些年來市場上所販售的榴櫣蜜果品作一簡單客觀分析,更是眾位好友多年來的心得,足得讓聰明的您做個選購參考,畢竟要當成高經濟作物,可不能隨便聽信不實謠言來決定,必須經得起可長可久,可廣可遠的考驗,當然那些不敢掛名或寓意含糊(如:白、紅肉,或XX幾號的下確定品系)就不在被討論之中,因為名字就代表負責任的標記,足以將來被公開討論的依據,要能經得起考驗的。

紅喜:這支應該是夠資格被稱為榴槤蜜中的極品,也最具份量,平均重逹九斤的果實應該也是同類中的最大果了,品質果肉的甜度均屬上乘,果肉也應該屬超大,因為一顆的果肉就必須要咬上二至四口才吃得完,完美到甚至連果鬚都好吃,整顆都不浪費,唯一的缺點就是果肉超大而顯得果實有些不整形,但其品質及風味絕對是目前上市眾多品種中,最能得肯定與讚譽的,非常值得行家及農民種植。

台東紅:最典型的中小果代表品種,外觀漂亮,至今唯一的缺點被發現了,其果肉及果樹受不了五度以下的寒害,因此為了不讓農民的損害收益,我才特地推出本園的珍藏品種「秋蜜」來取代台東紅。

桃紅:前些年應該是此品種相當風行的時代,但數年下來的考驗可能也快消聲匿跡了,品質普通還算OK,但一顆果實中卻生產出一隻手指頭都不到的果肉,甚至不少是空包彈,其實它幾乎是所有榴槤蜜中最早期的產品,也被公開承認是失敗產品,試種的農民幾乎都砍掉了,而不知為何還會流出市面,令人費解。

無核:前頭談過,不願再贅述。

冷地:品質並無多大特性,不過高冷地可以考慮。

大X、六X:這二種以地名命名的產品,因果實小及甜度普通而遭業者漸漸冷落,所以我並不多做著墨。

XX幾號:前頭提及,或許在某國頗具知名度,但由於國人的食用習慣及方式不同,儘管我試吃過,但我也不打算作太多討論。

可能由於太久沒說話了,因此寫了有些宂長,正打算要作結論時,才猛然發現竟忽略了「秋蜜」的由來及延革,這是不負責任的作法,也同時失去本文的意義。其實秋蜜是本園種植了長逹十多年的品種,當時是由我從南美洲進口的,由於當時人微言輕,而且當時的環境也不太適合我推出本產品,因為當年正處於戰國時代,時局混亂,眾家產品混沌不明,網路謠言滿天飛,一手難敵百口,只能屏氣凝神暫作壁上觀,看你螃蟹橫行到幾時,也恰巧本園的秋蜜也開始產果了五年,趁著機會讓各位好友及客人品嚐,也好聽聽品種的優缺點,幸運的是幾乎得到的一面倒的正面評價,本來打算二年後再推出,也順便觀賞那些喜歡與我為敵的業者們,如何對他們大力吹噓的品種收拾善後,無奈一些好友奈不住性子,不只早把田地整好準備大量種植「秋蜜」,看來他們早就箭在弦上蓄勢待發,逼得我不得不就範,畢竟他們這些朋友早已吃過數年,早已信心滿滿,因為產果量頗豐,果粒飽滿(絕少空包彈)肉厚,平均果肉約為成人的2-3口,而且籽小,香甜更不在話下(甜度平均都在35度以上),將來如能大量生產的話,應該是所向披糜手下無敵的終結產品,希望農民朋友能有信心大量生產,絕對不會讓您們失望的。

(至於「秋蜜」的命名由來是因為其果實的採收約在秋天以後,大約在九月至十二月,而其甜度是本園所親嚐過最高,所以以秋蜜名之。)

【註】為了不讓本園好友獨享,因此決定推出「嫁接」(全部係「剖接」,因本園不鼓勵芽接或靠接)苗木,以饗網購朋友,敬請把握,如果打算大量種植的朋友(必須是真農民)則另有優待,謝謝!

「秋蜜榴櫣蜜」係為本園獨自擁有的品種,至今未曾流入任何外人手上,因此坊間並未有此新品種,敬請注意,本園推出的秋蜜一定都是剖接或切接的苗木,其餘坊間大都是靠接或是芽接的其他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