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玉的典故
愛玉的確是一種不錯的食療食物,尤其它富含膠質、多醣類,對高血壓、糖尿
病等患者,具有相當的療效,相信老一輩的人都知道,只是產量少,作法又麻
煩(它很討厭油脂,一碰上油就很難作成愛玉凍),所以並不太普偏。一般都
是買現成的來吃,較為方便。嘉義市就有一家以賣「檸檬愛玉」聞名遐邇的冷
飲店,不但歷史悠久,材料道地,便宜又好吃(非廣告),生意好得令人嫉
妒,現在已經交給第二代經營,愛玉不但為他們賺到市區的樓房,最近更是擴
大店面呢,本來是位於光華路,蘭井街與吳鳳北路的三叉路,不過賺了錢已買
下斜對面(光華路)的店面,也搬到對面去了,不過也相對的漲價了,幾年前
一大碗10元,近幾年變成20元,可以前往試試看。
由於十多年前曾到過石棹種過花,這種因緣際會讓我對愛玉了解不少,因為附
近都是愛玉的產地,人工或野生的,都是一大片,也促成我對愛玉(俗稱“枳
仔”)的興趣及硑究,今天不妨以輕鬆練丹(哈啦)的方式,聊聊愛玉鮮為人
知的怪癖及名稱由來,反正閒著也閒著,老人工啦,不要嫌棄,多增添一些各
位在酒席或茶餘飯後的話題,讓朋友或家人對你的「博學多聞」肅然起敬一
番!
大家都知道愛玉必須在高海拔地區生產的,才是最好吃,也最有料,其實低
海拔也有不少人種,只是成效並不好,收成往往比起山上的差得多,況且愛玉
的果實也很怪,它的果實一長成,就必須透過一種比針頭還小的“蜂仔”從尾
巴鑽進去產卵並孵化成小蜂仔,然後再鑽出尋找異性繁殖下一代,而在爬出的
過程中己逹成授粉目的,這一顆果實才能有效長籽,否則儘管果實長得很大,
一剖開,裏面還是未授粉的籽,那就沒用了,這種“蜂仔”的有效範圍卻只有
六公里 左右的有效嗅覺,所以一超出這個範圍,那一大片的愛玉果園就成了無
用之果了,全部是空包彈的果園,也因此很多平地種植愛玉的果園都被廢掉,
就是如此的原因。
另外,儘管很多人都認識愛玉,並吃過它,甚至連種植一輩子的農民,如果
你問他,為什麼叫「愛玉」?名稱由何而來?我看很少人知道,我不妨告訴各
位「它」的名稱由來的兩個典故,再由各位的智慧作判斷,看你比較相信那一
個?
據說在一,二百年前,「嘉義州」有一位專事山產的商人,他總是步行(當
時並沒有任何交通工具,連道路都是步道而已)到「大埔」買山產,並揹回嘉
義州賣。一次他走得汗流夾背,又熱又渴,剛好遇到一條小溪,他便到樹蔭下
休息,也順勢掬起一把水洗臉,感覺特別清涼,因此注意了一下水面,發現樹
蔭下的水面附近一片呈現糊狀的水況,他不知原因,但順勢撈起一口飲用,發
現特別香甜冷冽又可口,因此他延著水邊尋找原因,結果發現在樹下有一大堆
青色果實漂浮其上,而其糊狀的液體便是從果實裏流出來的,所以他便好奇的
從該果樹採了一大堆帶回家給家人,送給鄰居並教他們如法作法,鄰居問他是
什麼,他不知道只得說:「噯喲,就是有夠好吃!」,鄰居們如法泡製,發現
不錯,但苦於不知什麼名字,突然憶起他曾說噯喲(台語接近「愛玉」),從
此以後就稱「它」叫愛玉,這就是愛玉名稱由來的第一個說法。
第二個說法就有趣多了。據說以前「嘉義州」有一攤賣涼水(以前可沒有
「冰」)的攤販,突然一天開始賣起愛玉,客人在嚐過之後都發現非常好吃,
但就是苦於不知道名字,連賣的女孩子不知道名字,客人就突發奇想,剛好女
孩子的名字就叫愛玉,客人就習慣說:「愛玉,來一碗。」久而久之,大家就
以「愛玉」稱之。這就是第二個典故的由來,你願相信那一種?不過可要聲明
一下,以上這兩種說法,可不是我瞎掰的,這可是我透過管道,從農復會得到
的資料,請勿懷疑,這也是目前台灣所有有關愛玉名稱由來的「官方」資訊,
歡迎查證,不過有一點可確定的是,愛玉是從嘉義地區發揚開來的,這應該是
可以碓定的。
後記:本來並不想寫出這篇典故的,但今天中午剛好看到一個大陸作家「阿英」(本名:錢德富,安徽人,知名劇作家、小說評論家,非本班美女「阿英」),寫了幾篇關於大陸民俗及路邊文化的典故,讓我也興起寫此一典故的興趣。因為我發現下一代(包括我們這一代)對一些古老傳統文化、民俗的典故、發源及由來,毫無所悉,所以我真想將我「僅」知的一些心得與各位分享,希望沒影響到各位的觀
感。